乌克兰成功对俄罗斯轰炸机发动无人机袭击之后,开始更加痴迷这种“不对称作战”。如今,乌克兰宣布开始量产一款名为“游隼”的导弹。
这款导弹的射程据称可达310英里也就是498.9公里,而俄乌边境到莫斯科的距离为482.8公里。也就是说,在理想情况下,“游隼”导弹从乌克兰边境发射,仅需不到17公里射程余量,便能打到莫斯科。
按照英国媒体《泰晤士报》的披露,乌克兰“游隼”导弹的战斗部重480公斤,是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(ATACMS)的两倍。
乌克兰当局对这款致命武器寄予了厚望,认为“游隼”导弹即将改写俄乌战争的规则。参考消息6月25日报道称,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强调,“游隼”弹道导弹已进入量产阶段。
得益于相对较大的战斗部,“游隼”导弹预计可以搭载高爆弹、集束弹等危险武器,甚至有可能搭载电磁脉冲弹头。
展开剩余66%更令俄方忌惮的是乌克兰的“土法军工”生产模式。西方媒体指出,2024年,泽连斯基启动“地下兵工厂计划”,将导弹零件分散至车库、防空洞甚至废弃地铁站组装。
俄罗斯就算能摧毁乌克兰的军事设施,但无论如何也炸不完乌克兰的车库和防空洞。莫斯科的防空警报能否响起?这取决于一道残酷的数学题。
正如前文所说,乌军的“游隼”导弹勉强能从乌克兰边境打到莫斯科,但一来乌克兰的大量边境地区已经被俄罗斯占领,二来乌克兰在边境附近部署导弹太过于危险,且导弹在发射初始阶段更容易遭到拦截。
因此,乌克兰要想让普京“住进防空洞”,还有很远的路要走。俄罗斯也已经察觉到了乌克兰的潜在威胁,俄总统普京已经下令,把俄罗斯在苏梅州的缓冲区,扩展到8到10公里。
先前,莫斯科周边已经新增了十余个防空阵地,还配备了俄罗斯最先进的S-500防空系统,重点防护克里姆林宫、核指挥所等关键设施。
然而,即便莫斯科的防空网络已经相当严密,乌克兰此前也成功用无人机渗透了莫斯科的上空,有无人机甚至炸伤了克里姆林宫屋顶上的铜板,但普京当晚并不在克里姆林宫办公。
俄罗斯国防部6月25日发布消息称,24日晚,有22架乌克兰无人机在俄罗斯一些地区上空被摧毁,其中12架在别尔哥罗德州,2架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州,4架在鞑靼斯坦。
要知道,鞑靼斯坦距离俄乌前线已经有上千公里的距离,比莫斯科到乌克兰边境还要遥远。乌克兰的无人机能深入到这里,意味着俄罗斯需要持续做好防空工作。
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已经回答了“游隼”导弹能否“打到莫斯科”的问题,他表示“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”,并承诺将给俄罗斯带来新“惊喜”。人们普遍关心,俄罗斯该采取何种做法,来防御乌克兰的导弹和无人机。
发布于:湖北省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